Post

浅谈自主达到目标的方法

如何自主达到目标?

如何自主达到目标?这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生活中必须回答的问题。作为学生,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学习好,说得“狭隘”一点就是得高分。对于实现这个目标,除了个体差异外,就是要回答本问题并付诸行动。个体差异是与生俱来的,这点无法改变,也就无需多想,因此足见本问题的重要性。本文试图通过分解达到目标的过程并逐一解决的方式,分析出全面的达到目标的方法。

达到目标的过程

设立目标 $\to$ 动力 $\to$ 效率 $\to$ 内容 $\to$ 坚持 $\to$ 达到目标

设立目标

我们努力,最终就是要达成目标。但这个目标是不一定的。

最好的目标就是学习好。这也是作为学生最重要的目标。 还有一种目标,就是临时混过去。也可以称之为不定目标。通常症状为学而不思、抄作业等。据我所知,这是很多同学的状态。这通常是缺乏原始动力导致的。原始动力要和长久动力(简称动力)区分开来。

动力

动力的产生

想要去做的程度与心理喜欢或抵触程度、好处、习惯、疲劳程度;其他可做之事的比较有关。

对于学习来说,心理抵触程度主要由消耗和问题难度产生。心理喜欢程度由兴趣或自豪感、题目有趣程度、某种期待(如希望第二天与同学分享)产生。当人奋笔疾书一整天后,就会不那么想再继续学习,这是由于疲劳程度高。其他可做之事比如歇着、玩等,如果评估完想要去做的程度更强,则想要去学习的程度就会大幅减小。

于是我们可以思考如何提升动力了。

动力的提升

兴趣

自豪感。比如考好了之后老师的一句表扬,就有可能化为学生学习非常强大的动力。精神上的奖励可以是当众的表扬、奖状、上荣誉榜等,实物的奖励可以是礼物,可以是券或币之类的。

减小问题难度。我所知到的有两点,其一,降低起始难度。就是一开始给自己定个很小的目标,比如写作文先随便写点框架,然后补充细节,这样比直接写要容易一些。其二,拆解大问题。把写作文拆成找素材、列提纲、粗写、细写、修改等步骤。

隔绝其他可做之事

效率

同样的内容,要做得更快。

思路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效率:
    时间:
        减少学习之外的时间:
            空余时间(间隙时间)
            无效时间
    时间利用率:
        规划时间
        专注力:
            生理:
                增加精力
                保持清醒
                控制快感
                ...
            心理:
                克制走神:
                    外部干扰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减少干扰,调整环境、文具等
                    自发走神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呆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设置提示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听视嗅觉(悬梁刺股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心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别的事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克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记下来以后想

增加时间

  • 利用间隙时间
  • 减少无效时间,包括减少玩或对学习帮助不大的事的时间。在日记本上列出各种待办的事和干了的事,仔细分析自己的时间花在了哪些地方。其中对“达到目标和其他有用事情”价值极小的事,应当果断戒。

    高效利用时间

规划时间

  • 做计划
  • 每个时间段根据精神状态决定做哪些事,比如早晨背书
  • 重要不紧急的事要有计划地做等
  • 劳逸结合(看新闻)

专注的方法

增加精力
  • 锻炼
  • 早睡早起
  • 午睡
  • 劳逸结合
控制快感(网上找的,偏心理学)
  • 抑制快感
  • 利用痛感调节快感
保持清醒
  • 书房通风
  • 早睡早起
  • 补充能量,如多喝水
克制走神
  • 设置视听觉提示,如贴一个座右铭、定闹钟
  • 心理上的提示:规划时间,如定计划
  • 调整环境。环境可以分人或物。人就是有别人在旁边对你起到心理上的作用,比如大家一起写作业;物就是整理桌面、清理杂物等。私以为学校里学生效率高,主要原因就是人、物环境兼备。
  • 写字用一支好用的笔
  • 内在的,控制自己不要想别的事,如果有重要的事就记下来。

内容

对于我们目前的情况来说,内容就是指向学习。

思路

就像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二重性那样,学习也具有质量二重性。

1
2
3
4
5
6
7
8
学习:
    :
        知识体系
        学科思维
    :
        内容吸收率:
            知识的吸收率
            思维的吸收率

学习内容

知识体系

  • 梳理思维导图
  • 勤于积累
  • 刷题(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)
  • 自己出题

学科思维

学科思维的一大体现就是做题思路。问题转化成:如何提高做题思路?我想有两种途径。其一,像训练神经网络那样,通过大量训练让大脑自己学会怎样答题,即题海战术。其二,通过总结、推导或任何方法,找到解题的方法或框架或路径。

题海战术

题海战术,即丝毫不用思考地做题。这也要讲究一个内化率,即做过的题能吸收多少。题海战术的重点在于提高内化率。这种内化,表现为记忆。这不算思考,因为只要记题目和参考答案怎么写。

找方法

它需投入时间精力少,因此更容易在短期内见效。

要怎样“找方法”呢?

我们希望这些内容是万变不离其宗的。因此我们不论通过总结、推导或任何方法,最终目的都是找到一个通用的方法或框架,它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。然而这不一定能实现。所以有的书上会将这些内容进行分类,再对每个部分提炼一个通用方法。比如一本阅读公式的书,分成很多的题型,对每个题型给出一个公式。然而按照题型的分类,不一定是最优的。

所以好的分类是找到方法的基础。

内容吸收率

题目的吸收率

快速做题法

刷题的作用有:

  • 熟悉知识点
  • 找不足
  • 便于总结

我们要增加刷题的效率。

  1. 筛选有用的题目。因为这样熟悉知识点的效率就增加了,且我们希望刷题消耗的精力最小。
  2. 找不足。把做错的原因找出来。做错题本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个。
  3. 总结。在做题后,要把做题的思路内化,这种内化,表现为思考。不能单单记住答案是什么,要分析、理解他写了哪些方面、为什么这样写、对以后做题有什么可借鉴之处、能否用一个框架得出这个答案等。对于题目,要分析考察的知识点等。

知识点的吸收率

  • 预习
  • 课上认真听讲,记笔记
  • 温故而知新
  • 惑而从师
  • 要消化知识
特定情境下的知识点吸收率

我发现如下现象: 经常会有同学能把单词背出来却不会读。

总结

根据达到目标的过程,我分析了其中每一步的提升方法,并且得出了一些方法和原理,比如在学校效率高是因为人和物环境。在本文中,方法不再是零星的毫无关联的经验,而是系统的。

本文所提到的是对“达到目标”的拆解,还并不能直接执行。想要落实到实际生活,还需对本文继续拆解,得到执行方案。执行方案要遵循“两个切合”:切合实际、切合目标。

我们可以发现,达到目标的过程是环环相扣的。前一个没达到就没法完成后面的。所以,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。

2024年1月18日。
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-NC-ND 4.0 by the author.

© Charlie. Some rights reserved.

Using the Chirpy theme for Jekyll.